汇改后本币对美元升值逾34%

更新时间:2013-07-24 08:08:32|来源:fxdiv外汇汇率查询网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昨日人民币美元汇率报6.1721。至此,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8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积升值幅度达34%,对欧元累积升值超过20%。

双向浮动特征渐显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启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至此,汇改大幕正式拉开。其间经历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停滞与2010年的重启,汇改进程可谓跌宕起伏。

人民币汇率在对主要货币实现升值的同时,8年来汇率弹性明显增强,人民币双向浮动特征渐显。

继2007年5月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后,2012年4月起这一浮动区间再度扩大至1%,此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即期市场上走出了在多个交易日触及上下限的行情,弹性明显增强。

此外,人民币对主要货币中间价也有贬有升,呈现双向浮动特点。仅就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就有65个交易日升值、63个交易日贬值,双边波动态势明显。

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发布的报告指出,当前人民币汇率已逐渐接近均衡水平。专家认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仅有利于理顺价格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而且还对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等诸多改革的向前推进有推动作用。

8年一波三折曲线图

汇改8年来,伴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人民币汇率起起伏伏,画出了一条先碎步升值、继而静止、而后再加速升值的曲线图。

从汇改启动到2008年上半年这段时间,人民币对主要国家货币呈现走强状态,其中对美元汇率呈现逐步小幅上扬态势,相继于2006年5月“破8”,2008年4月“破7”。金融危机后的一段时间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围绕在6.83上下浮动,弹性也相对趋弱,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画出了一道水平线。

2010年6月19日,央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二次汇改由此开启。

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共同影响,2011年四季度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即期市场上一度出现连续十余个交易日跌停的行情,上演了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罕见的贬值小插曲。

但自2012年四季度以来,人民币汇率再度持续走高,尤其是今年前5个月出现较快的单边升值态势。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数据,今年前5个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达到5.6%,是多年来人民币升值较快的一个时期。

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路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8年来,在深度影响居民、企业的同时,也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起到破冰开路的作用。

一般来说,一国货币若要走向世界成为国际货币,一般要跨越三个阶段,首先应成为国际结算货币,其次是国际投资货币,再次成为其他国家的储备货币。在这一过程中,人民币保持一定的升势至关重要。

“一定的升值预期可以增加国际金融市场对人民币的持有意愿,扩大其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加快人民币走出去的步伐。”金融专家赵庆明表示。

2005年汇改启动后,人民币对美元保持小幅升值态势,同时,我国自2009年启动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并于2010年将试点范围推广至全国,如今人民币已日益受到相关贸易国家的青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显著增加。

此外专家指出,汇改8年来,市场日益在汇率价格形成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外汇市场交易品种日益多元,深度和广度有所增加,已为下一步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作出了铺垫,为人民币成为国际投资和储备货币奠定了一定基础。

(责任编辑:DF064)

汇率 | 美金汇率 | 人民币汇率 | 欧元汇率 | 澳元汇率 | 加币汇率 | 卢布汇率人民币 | 越南盾汇率对人民币 | 外汇牌价 | 美元指数 | 汇率换算器
版权所有 © 2013 外汇汇率查询网 www.fxdiv.com 蜀ICP备202201113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