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场对美联储政策的依赖性暂时超过了对中国偏紧缩立场的依赖,美联储与中国发出的冲突信号可能会让这种平衡状态再持续一段时间,但这种局面不会持久。
美联储周三的政策声明对市场构成利好。美联储认为通货膨胀处于令人担忧的低位,并下调美国经济增长评估。这表明,在失业率继续回落前,美联储不会考虑收缩定量宽松计划的规模。
虽然中国官方7月PMI报告小幅上升,表现稳定,但非官方的汇丰PMI数据显示当月制造业PMI大幅下降。原因可能为,官方PMI报告作为政策依据受到了政治因素的影响,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央行将在今年余下时间继续严格控制信贷;而非官方PMI报告表现出真实的中国经济状况,这预示中国经济增速将继续放缓。
对于目前来说,美联储政策声明带来的影响暂时盖过了中国数据。全球股市前夜上涨并在今晨走高。而此前全球市场还面临许多悲观信号,包括美联储首次暗示可能收缩刺激措施,中国则出现信贷紧缩。中国货币紧缩倾向对市场的影响正在被美联储政策影响所抵消。
一些中国观察人士认为,若中国政府再平衡经济的努力引发经济过快降温,那么中国改变这一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因中国每新增人民币 1元信贷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低。因此,短期内中国的情况似乎对全球市场不利。
而美联储定量宽松政策对经济的进一步提振作用也越来越弱。因定量宽松是通过债券购买存量来对实体经济产生刺激作用的,而不是透过购债计划的流动量。
但美联储现有的债券存量已非常庞大,所以央行无论是现在还是晚些时候收缩购债计划,是进一步加快还是放慢购债步伐,最多只会对潜在经济增长产生微弱影响。
转换一个角度来看,定量宽松还是很大程度的影响金融资产,且更多与美联储购债计划流动量有关。所以美联储结束目前刺激计划可能会导致金融市场下跌。鉴于此,投资者可能将面临两面夹击。
对于新兴经济体和大宗商品生产国而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和美联储收缩刺激措施意味着大宗商品市场将挤出更多泡沫。无论是中国需求进一步放缓还是美联储缩减刺激措施,都将推动美元走强。这或许会导致投资者买进大宗商品用来对冲美国通胀风险的投机活动减弱。
这可能将对澳大利亚 、新西兰、加拿大这类国家尤其不利。主要原因包括,大宗商品需求放缓将削弱这些国家主要商品的出口;另外,美国国债收益率走高将给全球利率带来上行压力,而这些国家的家庭负债率都很高。
同时,中国进口需求下滑、本币贬值推动的通胀上升将加重印度 、巴西 、土耳其等新兴市场经济增长放缓问题。而这些国家本币贬值一定程度上也正是美元走强造成的。
(责任编辑:DF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