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元汇率一系列反常状况需要市场重新认识美元 。美元指数具有即时性,却不具有精准性;美元有效汇率具有精准性,却不具有即时性。美元长期贬值不仅符合美国利益,本身也是稳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单向贬值。或许DO/DO机制能较为可靠地理解美元长期走势和短期走势的连接点。
“DO/DO机制”,与资本市场的“RO/RO机制”类似,是美元汇率状态转换机制,决定状态转换的阈值变量是危机和全球化。
当危机爆发、美元避险需求上升,或当全球化进展缓慢、霸权模式获益有限时,美元处于DepreciationOff状态,阶段性升值;当危机平复或全球化进展迅猛时,美元则处于DepreciationOn状态,回到长期贬值通道。
美元2008年至2009年及2011年下半年的两次阶段性升值,分别是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引致DepreciationOff状态的结果,而2012年至今年上半年欧债危机风险以及全球化倒退则是美元再次进入DepreciationOff状态的诱因。近期市场普遍预期美国经济强势复苏会带来美元同步升值,可美元不升反贬,原因在于,美欧复苏伴随着全球化的再度加速,触发长期贬值阀门重新开启。
能更全面反映美元汇率变化的,是包括更多货币的一篮子汇率,最权威的是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美元名义有效汇率月度数据 。但遗憾的是,BIS只公布月度数据,且时间较为滞后,无法及时反映美元的快速变化。
数据问题表面上是技术上的,深层则是思想上的误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占比数据显示美国经济长期地位在下降,但统计全球GDP时使用了基于购买力平价的汇率折算和加总,这实际上高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经济体的占比,低估了美国经济的占比。即便美国经济占比在缓慢下降,也并不意味着美元地位会下降。
基于国际秩序、国际货币体系和世界经济结构的特征,美元汇率变化的长期逻辑是:长期贬值是稳定的动态均衡,作为战后全球唯一的霸权国家,美国对内吸纳经济资源和全球商品,对外输出美元资本。只要霸权存在,美国就有意愿也有能力将这种模式维持下去,而全球化将使得这种模式的作用力更广、影响力更大,让美国从模式运行中的受益更多。
这表明,美元长期贬值不仅符合美国利益,本身也是稳定的。但长期贬值并不意味着单向贬值,面对美元汇率近阶段一系列反常状况,市场需要重新认识美元。
环球外汇行情中心显示,北京时间14:49,美元指数报80.46.
(责任编辑:DF107)